戴森创始人自述造车“兵败”过程:136万的电动车 自己都嫌贵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1-09-10 15:15:13 / 人气:

21 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 136 万,买一辆电动车。
戴森推出的那种。你觉得值吗?
Sir James Dyson—— 詹姆斯・戴森爵士说:连我都觉得不值。
没错,连戴森创始人、英国首富都嫌贵,哪怕是自己烧掉 60 亿后造的,他都觉得不应该再继续了。
从 2017 年 9 月,戴森发出全员信宣布斥资 220 亿元(25 亿英镑)进军造车,到 2019 年 10 月宣布放弃……
2 年时间,组建了 500 人,研发出了第一款原型车,百公里加速 4.6 秒,外观到内饰都是“戴森”美学的样子。
但如果量产,售价高达 136 万,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贵,认为再继续下去没有意义。
戴森老爷子自述:作为一个新造车玩家,产业链供应商会收取更高的费用,相同零件成本就会比别人高出 25%,高成本导致高售价,高售价更难降低成本,最终如果要完成商业闭环,这辆车售价得 21 万美元起 —— 应该没多少人愿意掏钱。
于是戴森自己作出了艰难决定,砍掉了心心念念的造车业务。
而也是在上述复盘首次曝光后,网友更加感慨特斯拉能够发展起来,堪称奇迹。
马斯克也评价说,新造车公司要实现正向现金流并不容易。因为之前传统车企巨头,卖车并不赚钱,利润主要来自零部件维修和销售,从无到有造车,可没有这种基础和优势。
言语之间,新造车崛起之难,已溢于言表。
戴森老爷子复盘造车败局
戴森造车,始于“尾气”。
凭借吹风机红遍全球的戴森,早在 1990 年就涉足造车领域,研发了一款能够过滤汽车尾气颗粒物的装置。
而戴森老爷子的造车梦,也恰好源自儿时对汽车尾气的害怕。
因此,戴森造车一开始就目标明确,拥抱纯电。
在造车这件事上,戴森老爷子信心满满。
2014 年,戴森正在开发高性能的电池。
这位七十多岁还活跃在研发一线的创始人,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戴森正在开发的电池,加上此前研制出的高性能电机,以及在空气净化器和加热器上的研发积累。这些技术凑在一起,不就构成了造电动车的关键技术。
三年后,戴森造车全貌浮出水面。
砸入 25 亿英镑,组建 500 人团队,前阿斯顿马丁的产品开发总监 Ian Minards 加入……
同时戴森还放出狠话,未来车辆上使用的将是固态电池,而非锂离子电池。
押宝固态电池,现在看来依然做法激进。
因为时至今日,固态电池还没有走出实验室,走向规模化量产。
不过,当时戴森老爷子和团队成员对固态电池满怀期待。
为此,早在 2015 年 10 月,戴森就斥资了 9000 万美元收购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Sakiti3。
官宣造车之后,戴森也曾表示,会将一半经费投入到电池研发上。
尽管自断造车业务,戴森并非无功而返。
最终造出了一辆 7 座 SUV,代号 N526。
车型和路虎揽胜接近,车长 16 英寸(约为 4 米 8),轴距却达到了惊人的 3 米 3,车轮足足有 24 英寸。
动力系统上,N526 一前一后使用了两个 264 马力的戴森电动机。从而让这辆 2.87 吨重的车能够百米加速只需要 4.6 秒。
车内的座椅为了透气舒适而使用了许多垫衬;仪表盘和控制装置也力求简洁,所有功能集成在方向盘上……
老爷子还和 Peter Gammack(戴森全球设计与新技术副总裁),两人一起操刀设计了车身。
当然,这辆车还用上了戴森引以为豪的空气过滤技术。
这样一辆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设计精美、低调,与众不同的电动车,戴森为何还是不得不走向放弃?
戴森老爷子将造车失败主要归结于两方面。
一方面,被汽车供应链的生态“坑”了。
新造车玩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待遇,与其他老玩家相比截然不同。
戴森老爷子在自己的新书中袒露,产业链供应商会向新造车玩家收取更多费用。
同样的零部件,戴森的成本要比其他老玩家高出 25%。
在不阉割自己利润空间的前提下,新造车势力只能让消费者为这部分差价买单。
再者,戴森希望通过直营方式卖车,而非通过 4S 店代销。
提供仓储设备、跨国贸易服务费用,每一个环节都在烧钱。
戴森老爷子还表示,如果订单量不理想,戴森这款车的售价就得 21 万美元起。
他本人对此毫不掩饰,觉得没有多少人会买账。
另一方面,戴森造车败局还受到了“柴油门”影响。
2015 年,大众被曝出利用软件对汽车废气排放数据造假,涉及了其全球生产出售的 1100 万辆汽车。
在“柴油门”事件发生后不久,传统车企一头扎进造电动车热潮。
老爷子直言,不少汽车公司生产电动车只是一个幌子。
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,完全是为了实现尾气排放指标。
传统车企可以通过在燃油车上获利,从而反哺新能源汽车,压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来抢占市场。
首先,老玩家已经在造车成本上占据了绝对优势;其次,新造车势力的盈利能力明显弱于传统车企,难以在持久战中获胜。
在深思熟虑后,戴森老爷子在 2019 年 10 月 10 日,正式叫停了耗时 3 年的造车项目。
不过老爷子也看得很开,他说:“幸运的是,我们能够承受 7 亿美元的成本并生存下来”。
特斯拉造车筚路蓝缕
巧合的是,就在海外媒体报道戴森老爷子复盘造车后,马斯克也发出感慨:
言下之意,造车难赚钱。
传统车企利润微薄,盈利更多来自售后维修时出售零部件。
造车新势力更是举步维艰。
如今市值 7500 多亿美元的特斯拉,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,是位列第二丰田的 3 倍之多。
特斯拉创办于 2002 年。
2004 年,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 630 万美元,出任特斯拉董事长。并雄心勃勃地企图颠覆传统燃油车。
4 年后,特斯拉发布了第一款电动跑车 Roadster,一票难求。
2016 年,特斯拉向中国首批 8 位 Model S 车主交付钥匙。时任汽车之家 CEO 的李想,就是车主之一。
而风光无两的特斯拉却在造车激流中两次险些夭折,濒临破产。
最近的一次,特斯拉距离破产只有 3 天。
2008 年的平安夜,傍晚 6 点,特斯拉进账了一笔数值 4000 万美元的投资。
这笔巨额资金来自戴姆勒。
马斯克为了拯救资金链即将断裂的特斯拉,曾经两次亲自出面和戴姆勒谈判。
第一次戴姆勒没有被马斯克的 PPT 说服。第二次,马斯克直接将特斯拉研发的电池搭载在奔驰 Smart 上,在试驾后,一举夺得了戴姆勒高层们的青睐。
如果这 4000 万美元没有到账的话,马斯克会面临什么?
恐怕不止是特斯拉破产清算这么简单。
彼时特斯拉有一笔 5.66 亿美元的债券到期,子公司 SolarCity 背负着 1.8 亿的贷款。Space X 第三次发射失败。
马斯克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特斯拉、Space、SolarCity 三家公司。资产也尽数抵押,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钱租房。
在马斯克的自传《硅谷钢铁侠》中,还记录了特斯拉资金短缺时,他曾挪用客户的定金,拆东墙补西墙。
马一龙形容那段日子是“嚼着玻璃凝视深渊”。
另外一次特斯拉遭遇的危机,则被他描述为“地狱”。
去年 11 月,有推特网友提出疑问:“在开始大规模生产 Model 3 后,特斯拉曾经离破产有多近?”
马斯克留言回复:
最近的时候只有一个月。Model 3 从 2017 年中旬到 2019 年中旬扩大产量以来,我们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压力。生产和物流都是地狱般的存在。
2017 年中旬,特斯拉开始生产 Model 3。这是其继 Model S 和 Moddel X 之后推出的第三款车型。
同时也是马斯克向大众市场开的第一枪。
Model 3 定价 3.5 万美元,推出半年后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约 50 万份订单。
实际上,特斯拉工厂压根消化不了这么多订单。
2017 年第四季度,下线的 Model 3 还不足 2500 辆;2018 年第一季度,Model 3 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,下线了 9766 辆。
按照这个速度,Model 3 的交付要么无限延期,要么马斯克主动退还部分车主的订金。
造车烧钱,何况负债 12 亿美元的特斯拉还在持续亏损。
2018 年第一季度,特斯拉的净亏损达到了 7.85 亿美元,差不多是前一年同期的两倍。
彭博社报道特斯拉每分钟烧钱超过 6500 美元,如果不能获得外部融资,可能会在未来 3-6 个月内破产。
再加上高管频频出走。这一年特斯拉总共流失了 41 位高管。
造车变得举步维艰,不过马斯克还不打算喊停。
为了提高产能,他让弗里蒙特工厂全天候生产,同时开启疯狂招人模式。弗里蒙特和内华达州里诺的电池工厂,每周大约新增 400 名员工。
马斯克直接搬到工厂吃住,当起了“监工”。
最为关键的是,马斯克谈下了上海超级工厂项目。预计年产量为 25 万辆新车,主要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X。
2019 年年底,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产。
过了整整一年,Model 3 的产能终于爬坡。
公开数据显示,2019 年 Model 3 的产量约为 30.2 万辆。同比上一年增长了 97.6%,交付量增长了 106.4%。
经历了 12 个月噩梦后,马斯克和特斯拉劫后余生。
在中国工厂首次交付仪式上,马斯克开心到现场跳舞助兴,并且真诚表示:
感谢中国。没有中国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。

现在致电 0770-76677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